本文介绍了肺结节的定义,即肺部影像上出现的类圆形、圆形异常阴影。阐述了其成因包括炎症、环境因素、肿瘤性病变等。说明了肺结节按密度分为实性、磨玻璃和部分实性结节。指出多数患者无症状,诊断需结合病史和多种检查。对于肺结节的处理,良性一般定期复查,恶性可能需手术等治疗。
在体检报告中,“肺结节”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,让很多人忧心忡忡。那么,肺结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
肺结节的定义
简单来说,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出现的各种大小、边缘清晰或不清晰的类圆形、圆形的异常阴影。它们可以是单个的,也可以是多个的。一般直径小于 3 厘米的肺部病灶被称为肺结节,直径小于 1 厘米的则被称为小结节,直径小于 0.5 厘米的被叫做微小结节。
肺结节的成因
肺结节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。炎症是常见的因素之一,比如肺炎、肺结核等疾病,在治愈后可能会留下瘢痕,形成结节。此外,长期吸烟、吸入有害粉尘、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,会使肺部受到刺激,也容易产生结节。还有一些肿瘤性病变,像良性肿瘤如错构瘤、纤维瘤,恶性肿瘤如肺癌,都可能表现为肺结节。另外,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也可能累及肺部,引发结节。
肺结节的分类
从密度上看,肺结节可以分为实性结节、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。实性结节在 CT 图像上表现为密度较高,内部均匀的结节。磨玻璃结节就像透过磨砂玻璃看东西一样,密度轻度增高,但其内血管及支气管的轮廓还可以显示出来。部分实性结节则是既有磨玻璃成分,又有实性成分。一般来说,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,磨玻璃结节次之,实性结节相对较低,但这也不是绝对的。
肺结节的症状
大多数肺结节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,往往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。少数情况下,如果结节较大或者位于特殊位置,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,导致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不过,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,不能仅凭症状就判断是肺结节。
肺结节的检查与诊断
发现肺结节后,医生通常会综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。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,包括吸烟史、职业暴露史、家族肿瘤史等。然后会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,如胸部 CT,它可以清晰地显示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密度、边缘等特征,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。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的结节,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,如 PET - CT、肺穿刺活检等。PET - CT 可以了解结节的代谢情况,辅助判断结节的性质;肺穿刺活检则是通过细针穿刺获取结节组织,进行病理检查,这是诊断结节良恶性的“金标准”。
肺结节的处理与治疗
如果肺结节被判断为良性可能性大,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,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胸部 CT,观察结节的变化。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结节有增大、密度改变、边缘出现毛刺等变化,就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。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的肺结节,通常会建议手术切除。手术方式有多种,如胸腔镜手术,它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等优点。此外,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,还可以考虑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等。
总之,肺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,大家不必谈之色变。发现肺结节后,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,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戒烟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、加强锻炼等,对于肺部健康至关重要。